登泰山记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王强 学 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与《赤壁赋》有何不同?一、整体感受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与《赤壁赋》有何不同?一、整体感受《赤壁赋》《登泰山记》侧重抒发情思侧重叙述游踪语言诗意优美语言简练平实…………
文体之别——“记”的特点记事性文体、记游散文柳宗元《小石潭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整体感受
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写法特点。二、梳理文脉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表达方式与详略比重。二、梳理文脉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第一段概述泰山地理环境说明;略写第二段叙述登山过程叙述;详写第三段描写山顶日出描写:详写第四段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叙述;略写第五段总述泰山景观特点说明:略写第六段例行署名略
三、深入赏析第一段:这一段在结构设计、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三、深入赏析第二段:下面这段文字在结构、表达上有何特点?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简要勾勒 文字洗练1.条理分明 思维缜密
三、深入赏析穿插考据,学者气质 《赤壁赋》是感性的、诗人式的;《登泰山记》是理性的、学者式的。 姚鼐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此处正是“考据”之风的体现。对于姚鼐,这种“考据”内容与记游、写景的结合,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对于一种“学者式”的散文之美的追求。
三、深入赏析第三段:此段写山顶日出以什么为线索?
三、深入赏析时间线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日出中:山若樗蒲、云若五彩日出后:红光动摇、山色斑驳 空间线索东向:看日色(正面)西向:看山色(侧面)
三、深入赏析第二、三段:这两段写日出有哪些精彩的写景句子?请赏析,并交流分享。
三、深入赏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两句重点关注“负”和“烛”两个动词,“负”字写出积雪之厚,“烛”字写积雪之明,简单八个字,勾勒出一幅熠熠生辉、明艳生动的画面。
三、深入赏析“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半山之雾比作衣
高一【语文(统编版)】登泰山记—姚鼐散文的简约之美-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