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情满笔端词意婉转——读李密《陈情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记叙抒情 范文赏评 高考真题 教材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5页   下载0   2023-09-13   浏览15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236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情满笔端词意婉转——读李密《陈情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1页
情满笔端词意婉转——读李密《陈情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情满笔端词意婉转 ——读李密《陈情表》 翁德森 司马氏灭蜀后,为什么要一再征召李密出仕?这是因为第一,李密是个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在蜀汉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并曾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受到孙权的赏识。征召李密出仕,既可笼络、安抚蜀汉旧臣,又可吸引东吴官员归心于晋,减少以后征吴的阻力;第二,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少时曾拜当时的名儒 谯 周为师,博览五经,对《春秋》《左传》尤有研究,在儒林中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李密是个深受社会敬仰的著名孝子,《晋书》将他列入《孝友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面对西晋王朝的多次征召,李密为什么一再陈情,辞不就职?有人说是由于热爱蜀汉,不愿为西晋效劳;有人说是由于司马民政局未稳,故采取观望态度。笔者认为李密不是用势利的眼光窥察方向。他不肯应召出仕,固然带有留恋蜀汉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看重名节。自己的蜀国新亡,怎么能马上到晋国去当官?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在感情上转不过弯。何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篡权,名声很坏;爱惜名节的李密,岂肯应召出仕? 后来,晋武帝的怀柔政策取得了成效,社会的舆论改变了,在人们的心目中,西晋王朝的形象改善了。而李密的祖母逝世了,李在守丧期满后,没有别的借口,终于应召赴命,历任尚书郎、益州大中正和汉中太守等职,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刚直性格,终因批评朝政而被贬官、罢官,老死家中。 《陈情表》一文,情满笔端,词意婉转恳切,晋武帝读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他不仅同意了李密暂缓出仕的请求,而且 赐 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其祖母。本文陈情说理的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段,叙李密的悲惨身世。“臣以险 衅 , 夙 遭 闵 凶”是首段第一层次的总提。“六月”“四岁”“少” “ 九岁”这些词紧扣“夙”字来写。 “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是“凶” 的具体化,“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是“闵”的具体化。这一 层次写父丧母 嫁,写病弱难养,都是为了突出祖母的养育之恩,伏下文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自己的陈情提供了第一个有力的依据(祖母的恩情深如海,自己有义不容辞的反哺责任)。第二层次写祖母久病在床,只靠自己一人奉养,伏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为自己的陈情提供第二个有力的依据。“既无叔伯”,强调父辈无人照顾祖母; “ 终鲜兄弟”,强调 己辈只有 自己
情满笔端词意婉转——读李密《陈情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