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人易宗夔所著《新世说》中记载了一则旧事:
姚鼐辞官回家,临行之际,翁方纲去看望,请他留下几句话,
以资学问。姚鼐说:爱读书的朋友,总想读大家没有读过的书;
但我却愿意读大家常读的书。
姚鼐是“桐城派”的重要人物,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
修工作。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书不出“四库”范围,通览“四库”
的姚鼐却愿意读大家常读的书,意在强调经典名篇的价值。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的选文大都出自中学语文
教材中的名篇,因为是名篇,所以常见;因为常见,大家往往
容易忽略名篇的悠长深邃之蕴。
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渐成熟,既渴望扩大自己的世界,又
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候。语文课是一个纵贯时间和空间、丰富而
庞大的精神殿堂——有价值的东西太多,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有限,就容易滑向“有用”,于是语文就容易在仓促间被学成
一种“知识”。但,语文远不能只是“知识”,只是“有用”;
语文应该超越“知识”,需要“无用之用”,语用、意趣、情怀、
审美、逻辑、文化……·这些看似抽象的要素恰是语文核心素养
的体现。
引导学生感知经典名篇的诗意与美好,领受古圣今贤的智
慧与温暖;学生的情怀要被教师满怀热情、理直气壮地培育,
让理性思辨也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同时通过文章、诗篇、
作者认识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保持紧密的关联……在一堂又
一堂的语文课上,师生一起因经典名篇的浸润,锻造筋骨,成
为一个既有情趣亦有情怀的人。
所以,北京四中的语文课,不止于考试,更着眼于未来。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00前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