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梁艳 学 校:北京市八一学校
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梁艳 学 校:北京市八一学校
学习任务任务一: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任务二:面对刘和珍的牺牲,鲁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任务三:面对“三·一八”惨案,鲁迅有怎样的思考?
语言品读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语言品读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语言品读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补充材料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的越久越要付更大的利息。” “以上都是空话,笔写的,有什么相干?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话,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无花的蔷薇之二》
学习任务思考讨论鲁迅对“三·一八”惨案有怎样的思考?
语言品读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高二【语文(统编版)】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