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记叙抒情 范文赏评 高考真题 教材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4页   下载0   2023-09-13   浏览198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728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1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郭 预衡 王羲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个书法家。因为他当过右军将军, 世 称“王右军”。人们知道他的文章,也因为在右军法帖中有一本《兰亭集序》。古人说这一本帖是王羲之的手稿,但今人也有怀疑是假的。不仅说手迹是假的,连文章也认为是有问题的。手迹且不论,以文章而言,我却以为应是王羲之所作,而且是一篇很有情致的作品。 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这是一篇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此序之外,孙绰还写有《兰亭后序》,也是记叙这次集会的。 这篇文章的思想和辞藻都是有代表性的,代表着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着当时士族社会的风俗习尚,同时又可看出他们的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在晋朝,上层的士族统治者,生活上是非常奢侈的,精神上是相当空虚的;但是,在一部分具有文化教养的士族文人学者之间,却也别有一种生活情调和精神寄托。他们或清谈老庄,或纵情山水,或游心翰墨。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情趣。有人喜欢“放浪形骸之外”,有人喜欢“悟言一室之内”,但对于世务,却大抵不甚关怀。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十分优裕,从来没有接触过生活的实际问题。但是,这时的社会并不是始终平静的,由于内部外部的斗争,这些人物在生活上也就不能始终安定。尽管他们时时想要摆脱世务,甚至幻想遁迹林泉,一去不返,但又不能离开人世。当时的王羲之和谢安 都是这流人物 。《兰亭集序》正反映着这种情感。这篇文章一方面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另一方面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纵览古今,不能不“临文 嗟 悼”。 这种情感不只是王羲之个人的,这可能是当时与会者共同的情感。例如孙绰的《兰亭诗序》也有这样的话: 乃席芳草,镜清流, 览卉 木,观鱼鸟, 具物同 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 齐以 达观 ,决然 兀 矣。 但接下去又说: 耀灵纵辔 , 急景西 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这些话和王羲之所说的“兴感之由”,大体是一致的。 这些人在当时流连山水,饮酒赋诗,可以说是相当风雅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不无苦闷,酣畅之余,也不无伤感。 这种情绪,是属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阶级的。自从秦皇汉武以来,一些统治者,由于人间之乐已极,曾经妄想长生不死,神仙家的方士道士,也曾投合统治者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