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
促织
》
(一)
学科
语文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
19年 12 月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王鲁新
北京市
东直门
中学
实施者
王鲁新
北京市
东直门
中学
指导者
计静晨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课件制作者
王鲁新
北京市
东直门
中学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感受文言名篇语言简洁凝练、片语传神的特点。
2.鉴赏
小说
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言文意,感受语言简洁凝练、片语传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借助对“突发事件”的鉴赏,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及人物情绪的丰富变化。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
导入
二、
解题
三、
疏通文
意
四、
梳理情节
五、
感受情绪
六、小结
庄周梦蝶
。
促织就是蟋蟀。汉代已有促织的叫法,《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中就有“促织鸣东壁”的诗句。到了魏晋时代,“促织”“趋织”的叫法已较为普遍。幽州谚语有云:“趋织鸣,懒妇惊”,促织一叫,仿佛催促妇女赶紧织布。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于是蟋蟀就有了促织这一外号。蟋蟀的雄虫
好斗,且后腿粗壮,善于跳跃,在唐宋时期
,
不论宫廷还
是民间,斗蟋蟀都成为一种全民“娱乐”的游戏。
1.
逐段读、讲
,翻译加点的字词和画线的句子
。
(第一段)
居
为奇货
(第二段)
操童子业;
遂为
猾胥
报充里正役
(第三段)
成妻具资
诣
问
;无毫发
爽
(第四段)
乃
强
起扶杖;
笼
归
(第五段)
略
(第六段)
成以其小,劣之
(第七段)
顾
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虫翘然
矜
鸣
(第八段)
略
(第九段)
异史氏曰
2
.梳理故事脉络,
画出情节发展
曲线图。
3
.结合情节发展曲线图,找出其
中的“突发事件”
,并说明理由。
突发事件
一
:责虫。
突发事件
二
:卜虫。
突发事件
三
:失虫。
【补充】
《聊斋志异》中随处可见
的荒诞
。
突发事件四:斗虫
。
4.
请在“情节发展曲线图”中标注主人公成名的情绪变化
。
情节的跌宕起伏,情绪的起起落落,尽在这
千余
字中。《促织》篇幅虽短,但意蕴丰富,折射出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
激发
学习兴趣
。
通过
逐段讲解
重点词句,
一方面
增加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
,帮助学生
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一方面引领学生
感
高一语文(统编版)-促织(一)-1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