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六
单元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文解说
《水浒传》的第六回后半至第十一回前半,集中呈现了林冲的故事。这一形象的塑造,寄意深远,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也最为典型地表现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所以有学者说:“林冲的故事处处异常,决不能视作梁山头目投归山寨的惯常历程。”
(
马幼垣
《水浒人物之最》)
那么,林冲的故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林冲出身于一个武官世家,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同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尚属安定,这造成他性格中有着妥协、忍让的一面。所以,当太尉高
俅
的干儿子调戏他的妻子,他“恰待下拳打时”,认出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后来中了陆谦的毒计,带刀误入高太尉府,被诬行刺,刺配沧州,他也逆来顺受;即使两个押解公人在野猪林要结束他的性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鲁智深救起,都没有激起他的反抗意识。总之,在课文节选部分之前,林冲的性格大体上可用一个“忍”字来概括。
课文节选部分是《水浒传》的第九回,
原回名
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火烧草料场”,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草料场被烧,让林冲进退维谷,把他逼上了绝境。如果说此前的林冲还抱有幻想,还想老老实实服刑,还想挣扎着回去与妻子团聚,性格中更多地表现出“忍”的一面;那么,当他明白了高
俅
、陆谦从未放弃追杀他,必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时,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表现出“狠”的一面。“忍”与“狠”是林冲性格的两面。当他委曲求全时,压抑了“狠”的一面,表现为顺从和妥协;当他怒不可忍时,也曾“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
也曾怀刀寻仇
,闪现出“狠”的一面;他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乃至后来杀死心胸狭窄的梁山首领王伦,其性格中的“狠”终于占据上风。所以金
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
中评价林冲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其性格鲜明单纯,一成不变,容易识别记忆;“圆形人物”性格丰富,有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归类。如果说《水浒传》中的李逵是“扁平人物”,那么林冲则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行动的轨迹。正如美国小说家亨利·
詹姆
斯所说:“除了决定情节以
外,性格又是什么呢?除了说明性格以外,情节又是什么呢?”
(《小说的艺术》)《林教头风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