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常识中的“理”
——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2
◎执教:张滢
观察:谢
澹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根据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要求,创设了校刊科普专题写稿会这一真实情境。通过比较“八字桥”的相关文本,让学生理解事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通过联系课文所学,让学生懂得事理说明文的技法要点;通过修改文章,让学生明确事理说明文的内容聚焦,最终学会说明常识中的“理”。
关键词:
事理说明文;说理逻辑;说理方法;说理内容
【原题呈现】
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有些与文化有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
“
常识中的
‘
理
’
”
为话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教学指引】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学习任务群。在完成单元写作指导时,要将单元课文和写作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让教材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从而做到读写结合。
说明文写作相对于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虽然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也学过说明文,但基本上属于事物说明文,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而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指向的是事理说明文,要求能够引导学生深刻、准确、清晰地阐述常识中的
“
理
”
,难度更大
。
为消减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创设了写稿会的情境,把颇有距离感的事理说明文拉到学生身边,使之有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所提供的三个选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却被忽略的
“
理
”
,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使学生有
疑
可生,从而通过思考深入理解事理的本质。
四个与
“
八字桥
”
有关的文段是我为学生搭建的一个支架。这四个文
段都是
我精心挑选与改编的。在改编时,我遵循的原则是既要有体例的不同,又要有事理说明文常见的不足。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比较文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体例特点和写作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一些
小任务
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能主动发现事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写作手法。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自行梳理文段中的重要概念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明确事理说明文的核心在于事理说明时的逻辑性。此外,以照片、修改文段为媒介,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因为
B07说明常识中的“理”——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