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石钟山记》1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石钟山记 教学设计 教案 课件 导学案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7页   下载767   2024-04-11   浏览274   收藏582   点赞3103   评分-   4840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石钟山记》1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页
《石钟山记》1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思路。 3. 学习反对主观臆断,有 疑 必察的求实精神,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 学习重 难点 重点:在理 清文章 结构的基础上,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难点: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及其治学精神。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苏轼,因为耿直而被贬,因为才情而出名,因为豁达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被贬后的苏轼,似乎特别喜欢夜游,夜游承天寺,他懂得了只有“闲人”才能赏到美景;夜游赤壁,他悟出了“变”与“不变”的奥妙;那么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又见到了怎样的风景?又有了怎样的理趣?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 . 作者简介 苏轼 (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眉 山人,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 散文八 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宋四家 ”;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共为 豪放派 词人。 2. 写作背景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 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由湖州刺史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 作诗 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 尉 ,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3.字词正音 函胡( hán hu) 磬( qìng ) 桴 ( fú ) 铿 ( kēng ) 硿( kōng ) 鹘 ( hú ) 磔 ( zhé ) 噌 ( chēng ) 吰 ( hóng ) 罅 ( xià ) 窾( kuǎn ) 镗( tāng ) 鞳( tà ) 射( yì ) 4. 文言知识 ( 1 )古今异义 余自齐安舟行 适 临汝 古:往,到。今:适合,舒服。 自以为得 其实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 今:一个词。义为“实
3121《石钟山记》1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