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鲁迅和“左联”五烈士——《为了忘却的记念》若干史实补述【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鲁迅和“左联”五烈士——《为了忘却的记念》若干史实补述【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1页
鲁迅和“左联”五烈士——《为了忘却的记念》若干史实补述【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第2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鲁迅和“左联”五烈士 ——《为了忘却的记念》若干史实补述 雪清、景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记念几个青年作家”即“左联”五烈士李求实(伟森)、柔石、白莽(殷夫)、冯铿、胡也频而作的。“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他以极度的愤怒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以无限的深情写出了关于五烈士的颂歌。 鲁迅在这篇纪念文章里回忆了他与被难者的革命友谊,但其间的交往经过与有关情况并没有全部反映出来。除了文章取舍详略上的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些情况故意不谈,有些情况虽然提到了却不愿细说,以免在敌人面前暴露。这里,想钩稽史事,叙述鲁迅与五烈士的革命友谊。但如全部介绍,势必很长,因此,暂以《为了忘却的记念》所提到者为限,或补述有关史实,或介绍回忆、考证材料,间或亦有出于己意作些分析以辨别史料,仅供参考。 (一) 五烈士中,与鲁迅接触较早,在上海时又往来最密的,是柔石。 柔 石自然 是笔名。原名呢,他在上海第一次见到鲁迅时,就告诉他: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鲁迅的猜测是对的。柔石在浙江第一师范时的同学魏金枝后来写的《柔石传略》中,就记载着:“柔石原姓赵名平福。”同乡姓赵的地主硬要柔石改名,“柔石不理睬他。后来柔石却嫌这个名字太俗气,乃改为平复”。鲁迅的猜测虽有理由,但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前所作的《柔石小传》中,还是按柔石自述,说他“原名平复”,这是因为名从主人,柔石对鲁迅说起过的,就只这一个名字。 鲁迅说:“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前了。”由1933年上推八九年,就是1924或1925年。这在鲁迅所作的《柔石小传》中记 为“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应以何者为确?关于这一点,魏金枝《柔石传略》说是1925年春到同年年底,柔石的儿子赵帝江根据烈士家信和亲友回忆所作的《我的爸爸柔石》中,也说是1925年。这些记载,略同于《为了忘却的记念》,而与《柔石小传》不合。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柔石小传》提到柔石去北京前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今按:《疯人》出版于1925年元旦,宁波华升书局代印,则赴京当在其后。
鲁迅和“左联”五烈士——《为了忘却的记念》若干史实补述【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