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第二课时)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刘丹妮 学 校: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课堂回顾:思考下列关系思维逻辑语言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1.说完整的句子,完整呈现命题。2.不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3.避免使用双重否定。4.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何谓“逻辑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特点:典型错误固定模式
如何避免逻辑谬误?一、前提真实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提示:谬误往往出现在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上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
“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德
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A是A
体现同一律的文本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同一律: 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 ——亚里士多德
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不是非A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或者非A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
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要点:(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不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差异 金岳霖:不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
下列句子违背了哪一逻辑规律?(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违反“同一律”“人”概念:1.一个动物种类
高二【语文(统编版)】逻辑的力量(第二课时)-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