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七
单元
·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郁达夫、史铁生、姚鼐
1.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3岁丧父,家道衰贫。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基础。1913年赴日本留学,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
世
。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它包括《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3个短篇。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震惊国内文坛。1922年毕业回国,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1923—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6年底回上海编辑《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事务。这一时期郁达夫的思想比较激进。1927年8月脱离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白色恐怖下,1933年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过着流连山水的隐居生活,写了不少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和诗词,政治上一度表现消沉。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又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时代洪流。1936年就任福建省参议。1937年奔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底因国内政治气氛的逆转以及家庭变故,客居南洋。在新加坡编辑《星洲日报》副刊期间,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工作。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他辗转流亡至苏门答腊,
化名赵廉隐居
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当地民众和华侨。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
“
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
。
郁达夫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
,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的作品倾诉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
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引起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并且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艺术流派。其代表作还有短
作者简介:郁达夫、史铁生、姚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