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明确包身工的基本生活状况。
3.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探究文章艺术手法,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课时安排
本课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第4课时
课堂导入
在万恶的旧社会,社会的底层人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间,完全没有自由和尊严可言,有的只是毫无人道的压榨和剥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体验一下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设计意图
:
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目标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任务活动
二
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
任务活动
三
关注现实,了解包身工
任务活动
四
深入文本,
品析艺术手法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1
.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
,
原名沈乃熙
,
现代著名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
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
,
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
,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主要作品
报告文学:《包身工》
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
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
3.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日渐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生活难以为继的农家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
纱厂县
包身工的情景,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之后写出来的。
4
.
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简介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主要特点
①及时性。善于以最快的速度
,
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
,
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
脒
搏
,
把群众关心的現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
,
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②纪实性。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
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③文学性。通过选择提炼
,
在保证真实性的前
《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