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明确文章行文思路。
2.深入探究文本,分析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情感内涵。
3.研读文本,思考本文写作意义,提升自身思想高度。
【课时安排】
本课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第3课时
【课堂导入】
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蔼温暖,心有阳光。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怀。
【设计意图
:
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任务活动
二
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
任务活动
三
深入文本,品析人物形象
任务活动
四
走进人物,品味情感内涵
任务活动
五
研读内容,品悟写作意义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1
.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
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3.写作背景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而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4
.
杂文的基本知识
杂文的基本知识
基本简介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
,
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
具有短小、活泼、犀利、隽永、富有战斗性的特点、。它的内容广泛
,
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
,
都可归入这一类。
主要特点
文艺性:主要表现在形象地说理,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