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信权威
——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
1
◎
王舒成
(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扬州
225000
)
摘要:
本课由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引发讨论,帮助学生进入具体写作情境,树立“不盲信权威”的写作原则;并通过对一个具体文段的改写,帮助学生认识到相对于引用权威来说,写作中尊重逻辑和事实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写作中恰当引证的标准是什么。
关键词:
不
盲信权威;独立思考;逻辑;事实
【原题呈现】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指引】
本写作任务提供了大多数中学生学写议论文时经常遇到的真实情境:不假思索地援引权威说法作为自己论证的依据,从而错失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本课首先帮助学生确立
“
不盲信权威
”
的学习观和写作观。接着在探讨具体写作策略时,通过对一段习作的阅读和改写,让学生明白:在论证具体问题时,引用权威论述不是最重要的,厘清逻辑、尊重事实才是应该努力去做的。最后回到本课一开始对孟子的话的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当然,
不
盲信权威不代表完全不信权威。本课的最后部分,针对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常用的引用论证手法的使用,通过对一段习作示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只要所引内容在逻辑和事实上都与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契合,那就是成功的引用论证。
最后,针对
“
写作过程中如何进行理性判断和恰当引用
”
这个问题,制作了一张评价表格,方便学生在写作后进行自我评定。
【课例聚焦】
一、从孟子说起,引入写作情境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子》中的很多篇章,体会过他滔滔不绝、辩才无碍的文风。这节课之前,我又特别请同学们读了《孟子
·
尽心下》里的一段话,并请大家从
“
观点
”
和
“
事实
”
这两个角度去理解、评价孟子所说的这段话:
(投影)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师: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
我从文字层面
来作个
解释。根据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这一段应该这么翻译:
“
完全相信《书》,那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的不过两三页罢了。仁人在
D01不盲信权威——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