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深于情者的生命之歌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唐人冯承素摹本(神龙模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无意于求工,故潇洒自然,点画富于变化,重字皆作别构,其中尤以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通篇章法、结构、用笔虽各自称雄,但互不侵夺,配合默契,显示出浓轩得体,圆润流畅,充分表现出晋人潇洒自然的风致,无愧于“天下第一行书”称号。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及成就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本内容;3.疏通文本,积累文言字词4.梳理文本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再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活动一知人论世
认识作者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他被后世赞誉为“书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幼时跟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有称“王谢桓庾”),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鼎盛于魏晋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认识作者
“序”及分类“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书序,著作或者诗文前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同“跋”是一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扬州慢》小序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兰亭集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师父:卫夫人(簪花小楷开创者)师爷:钟繇(楷书之祖)
古代书法名家二王:指东晋王羲之(书圣)、王献之父子。钟王:三国
第10.1课《兰亭集序》-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