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中国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自幼沉静好学,博览群书,抱负宏远,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同科进士及第。同年四月因
母丧返蜀
。六年,兄弟二人同举制科,在御
试制科
策中极言朝政得失。治平二年(1065)出任大名府推官。还朝任职后,对新法多有批评。元丰二年(1079)苏轼以
谤讪
新政罪名入御史台狱,苏辙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许,牵连被贬监
筠
州盐酒税。七年,移绩溪令。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苏辙被召还朝任校书郎,未至都门
擢
为右司
谏
。元祐元年(1086)二月到任,九月拜起居郎,十一月
擢
为中书舍人。历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在朝期间,力主废弃新法,但又主张区别对待,慎重从事,在处置西夏、治理黄河等问题上,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主张。
哲
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三月,
落职知汝州
。六月,降三官,知袁州。九月,
降授朝
议大夫,
分司
南京,
筠
州居住。绍圣三年,再
谪
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次年移居循州。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归,寓居许昌颍水之滨,自号
颍
滨遗老,杜门谢客12年,直至政和二年(1112)病逝。后
追复端
明殿学士,
谥
文定。
苏辙论文以复古为革新,反对穷妍极态、浮巧
侈
丽的时文,他参加进士试,即以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深得欧阳修赞赏。后来参加制科试,又进一步指责“士大夫为声病
剽
略之文,而治苟且记问之学”(《进策·民政上》)。他主张养气以为文,既重视孟子的“养吾浩然之气”,加强主观道德修养;更强调阅历对养气为文的决定作用,主张像司马迁那样游历天下,开阔心胸和眼界(《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他擅长议论文,有《进策》《进论》各25篇,《历代论》45篇为其代表作。它们或议史,或论政,或阐释儒道,或评说时事,以探讨治乱得失为主,较少权术机变之说,大多立意允当,结构平稳,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行文
纡
徐百折,语言朴实简古,有汪洋淡泊之态,一唱三叹之致,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其记叙文较少,但也有出色之作。像《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描写
栖贤谷水
石阴森、草木胶葛之状,使人如临其境;《东轩记》刻画自己郁郁不得志
作者简介:苏辙【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