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课文解说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
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上片,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起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写景。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把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出词人独立于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两句,从泛写怀古转入具体内容,
初点题旨
。“人道是”把赤壁具体所在的问题,轻轻
宕
开。长江一带,以“赤壁”命名的地方有好几处,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何在,众说纷纭,现在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的
赤
矶山。但是,作者只是借景抒情,并不打算深究。“乱石穿空”三句,是现场写景,选取细部显示赤壁一带江景特点。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用“雪”比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江山如画”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是对前面勾出的大自然雄奇画卷发出的由衷赞叹,后句是从江山引出来的,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下片,描写和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思想解脱。“遥想公瑾当年”六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穿插“小乔初嫁了”
:
一是衬出周瑜少年英俊,志得意满;二
是隐写了
这场战争的关系之大。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战败,东吴就国破家亡。“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出曹军惨败的情景。“故国神游”到结束,抒写词人的感受和人生理念。
“
多情应笑我”
是倒装,意为应笑我多情,即多愁善感,无怪乎“早生华发”。转而一想,“人间如梦”,不如暂且
酾
酒临江,来个自我宽慰。
全词的特点有三:
第一,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上片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
片着
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第二,全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如前面提到的全词的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