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词语(含成语) 其他基础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3页   下载0   2023-07-25   浏览32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118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资料链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夏承焘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 被召起知绍兴 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 韩 侂胄 。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 佗胄 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做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 南宋要 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 韩侂胄 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 韩 侂胄 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待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 韩 侂胄 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 桓 玄,平定叛乱。“想当年 ” 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 虏 。作者借这些京 口当地 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