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一单元
《
修辞立其诚
》课文解说
本文是张岱年于1992年4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文章对“修辞立其诚”的含义作出阐释:“‘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作者进一步阐述:学说、言论、文章都应该遵循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要力求避免主观干扰,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进而,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大语境下,对这句话作出了超越汉代儒家的解读,认为“修辞立其诚”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原则。最后,作者总结:
“
‘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
,而“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
,强调要敢于说真话,讲实话。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首先根据《易传》原文来确定孔子“修辞立其诚”的原意,即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但应注意,我们不把“修辞立其诚”简单地说成是“做会说话的好人”,也不同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的泛化阐释。教学中仍需落实对“修辞立其诚”原话的理解。我们认为,本句中“修”用的仍是其近引申义“修饰”,具体含义指“选择、绘饰与策划”。
“
辞”指的是
“
言辞和文辞
”
,既包括“言辞”,也包括“文句”。“立”释为“建立”,基本没有异议,但“其”字意义较虚,大都没有解释,或是语焉不详。而对“其”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对“诚”的判断。“其”作为代词,在本句中可以代指“修辞之人”,也可以代指“所修之辞”。也就是说,“其诚”语义所指,或者是“修辞之人的诚”,或者是“所修之辞的诚”。如果是“修辞之人的诚”,“诚”释为“忠信”似更准确;如果是“所修之辞的诚”,“诚”的核心意义定为“真实无妄”似更妥帖。如果认为“修辞立其诚”的“诚”既是客观事物之“真”,又是修辞之人主观之“心”,则“立”字不好落实,因为客观之“真”自然是客观存在,似乎用不着再来“建立”。故而,我们倾向于“其”代指“修辞之人”,“诚”指诚信、忠信。要知道,“修辞立其诚”在《易传》中还有后半句:“所以居业也。”如此,“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可以大致理解为
“修饰言语文辞建立他的诚信,用来营守功业”。所以孔颖达疏“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内外相成”,即“立其诚”与“修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共同构成“居业”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心中建立了“诚”(忠信),“修辞”(言语文辞的修饰与策划)便有了基础;对言语文辞的修饰与营构(修辞),也会影响到内心“忠信”(诚)的养成和提升,二者互相促进。“立其诚”是“修辞”的基础,而“修辞”是“立其
《修辞立其诚》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