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经典理论文章中蕴含的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并尝试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审视文章的观点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获得思想启迪。领会文章的理论价值,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理论素养。
2.掌握理论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联系写作背景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理解理论文章的思辨性、针对性、现实性和批判性,思考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3.把握理论文章的特点,学习文章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逻辑,体会这类文章严密、准确的语言表达,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提高阅读理解社科类理论文章的能力。
4.尝试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深化对所学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增强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具体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编写意图
本单元对应“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定位于“理论的价值”。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能
力。”本单元所选论文属于社会科学论文,共选取了恩格斯、毛泽东、张岱年、卢梭等大家的七篇经典文章。这些选文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兼综中外,观点深邃,批判性强,逻辑推理严谨,论证严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会理论阐述的魅力,把握理论分析的方法,培养理性探索的精神,也可以拓宽文化视野,开阔胸襟,在人文和思维两方面都会获得极大提升。
本单元七篇文章可分为两个板块。前四篇可看作第一板块,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中心,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时期,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社会思想领域的重要认识问题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及思维方法。后三篇文章可以看作第二板块,是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真诚、怜悯心和坚持正义等问题。两类论文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宽广,观点鲜明,富于思辨性,论述方法各具特色。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既可以走近各领域的巨擘,感悟他们的唯物史观、学习观、实践观,也能提升自己思维的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