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第1页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 册 第一单元 《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文解说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代表卢梭思想的重要论著,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自然状态以及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 卢梭在本书中假想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时的人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人没有互相攻击和掠夺的本性,只有怜悯他人和自我保存的天然感情;人的各种机能诸如理性、语言、观念、欲望和情感,尤其是爱慕、虚荣、 贪婪都 处于低级阶段,不存在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但是人有独特的异于禽兽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共同劳动、家庭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使人的潜在机能被激发起来,导致社会状态的出现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农业的产生和冶金术的发明是导致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从此人类产生了许多新的欲望和偏见,道德急剧堕落,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出现了,人类落入了可怕的战争状态。于是富人哄骗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它们保护富人欺压穷人,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其实施的强力机构,权力的设立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确立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暴君政治的出现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顶点,它确立主人和奴隶的区别。既然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他说:“人天生下来是善的,是因为制度才把人变成恶。”这与“原罪说”通过教会得救的理论正好形成对立面。 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学说的本质在于:一旦人类在自己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走了稍微巨大的几步以后,自然状态中占统治地位的平等关系就受到了破坏。而在这条道路上每走新的一步,都导致不平等的新的扩大。现在已经不可能回到自然状态中去了,已经不可能恢复原始时代的平等关系,最后唯有采取能够延缓不平等现象增长的措施,唯有保持小康状态。 卢梭的逻辑论证,是想要找寻人与人之所以有差别的最初的原因,也就是先 弄清当初大自然创造的最纯净的人是什么样的,将人的天性和环境与人的进步所添加在人身上的习性相区分,还原人的本来面貌;再以此为起点探索人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是怎样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从生理上的不平等沦落到社会上的不平等的。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