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文本,了解恩格斯写作的主要意图。
2.构建思维导图,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理清观点间的逻辑关系。
3.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明确文本重要价值。
【课时安排】
本课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
【课堂导入】
思想的光辉能够穿越时间的阻隔,经受历史的变迁,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将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重逢马克思的一位挚友,从他的回信里感受他的思想,感受经典的巨大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
一
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
任务活动
二
结合提示,构建思维导图
任务活动
三
理清观点,分清逻辑层次
任务活动
四
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任务活动
五
讨论探究,明确文本价值
任务活动
一
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
1
.解释词语
归根到底:
归结到根本上。
多愁善感: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奴颜婢膝:
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精疲力竭:
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字斟句酌: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2
.
书信格式及要求
3.
任务:阅读课文
第一段
,根据提示
内容
将下面的
导读卡
填写完整。
经济关系框架梳理
任务活动
二
结合提示,构建思维导图
【情境设计】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课中,恩格斯主要针对博尔吉乌斯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通过对博尔吉乌斯提出的问题和对恩格斯回答问题的梳理,便可以整体掌握本文框架,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1.
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博尔吉乌斯提出的两个问题。
(1)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
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2)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能否认为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2.
结合学习提示,分析梳理恩格斯反驳回答的内容。
解释经济关系及决定性基础
反驳“经济依赖科学”的论调
澄清经济决定论
澄清经济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3
.
通过对问题1、2的分析,构建本文的思维框架。
任务活动
三
理清观点,分清逻辑层次
【情境设计】从文章的段落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段落的组合共同说明了一方面内容,同时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可以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段落的分析来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1.
请你品读文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