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周啸天:《芣苢》赏析【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字形 其他基础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DOCX   2页   下载0   2023-07-08   浏览27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026字   12积分
周啸天:《芣苢》赏析【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1页
周啸天:《芣苢》赏析【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2页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芣苢》赏析 周啸天 这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山歌。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在《诗经》中是很独特、很值得注目的一首。 诗中主题句“采采 芣苢 ”的“采采”二字,郑笺为“非 一 辞也 ” ,孔疏为“见其采者多也 ” ,故 今流行 的诗经选本或译本, 多释作 “采了又采”。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首先,诗经的叠字多见于形容词(如“灼灼”“依依”)、名词(如“燕燕”)、拟声词(如“嗜嗜”“要要”)等,动词复叠,似 不 二见。(“采采卷耳”的“采采”,则与此实属一例。)这是一个疑点。其次,诗经中“采采”一词凡四见,即本篇“采采 芣苢 ”、《卷耳》“采采卷耳”、《蒹葭》“兼 葭 采采”、《蜉蝣》“采采衣服”。后二例比照同 一诗中叠咏对应 的诗句“蒹葭苍苍”“衣裳楚楚”,可知“采采”为形容词无疑。则此 芣苢 、卷耳的“采采”应一例类推,故 陈子展译为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而闻一多释为“犹 粲粲 也”,尤为通达,用之四句而皆准。因此,“采采 芣苢 ”是对劳动对象状貌的歌咏,也可以说是触物起情,属于兴 象 之列。其中饱含着劳动者获取植物的愉快,是素朴而很有感染力的诗句。 妇女采集车前子即“ 芣苢 ”是一种古老的习俗,系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 芣苢 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亦皆缘 芣 苢 宜子立 说,是不错的。因此当 芣苢 粲粲 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而场面尤其热烈的。闻一多通过想象描述了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揣摩那是一个夏天, 芣苢 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 芣苢 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 玑 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 靥 辅,一个巧笑,急忙地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 啭着 歌声—— 一 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 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 伛偻 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 硗确 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 祯祥 ,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亲的资格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这段由诗还原生活的描画,对于读者真切地体味这歌谣字面下深藏的意蕴,是大有帮助的。 鲁迅曾幽默地论及诗歌起源于劳动道:“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
周啸天:《芣苢》赏析【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