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词语(含成语) 其他基础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4页   下载0   2023-07-25   浏览164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421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资料链接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沈祖 棻 这首词是作者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写的。那时他已四十七岁,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两年多了。 古典诗歌中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一般都是古为今用,借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词也不例外。他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就引起了自己年将半百,“ 四十五十 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的感慨。 一 起头二句,是词人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江水不停地东流,波涛汹涌,气势奔放,自然使人不可能 不 想起过去那些历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因而与祖国的壮丽山河同样永远保留在后人记忆里的英雄们。当然,这些人是属于过去的了,就像沙砾被波浪所淘汰了一样。但是不是他们留下的历史遗产也被“淘尽”了呢?那可不是的。“风流人物”的肉体虽已属于过去,而他们的事功却是不会磨灭的,它属于现在,也属于将来。这两句,江山人物合写,不但风格雄浑、苍凉,而且中含暗转, 似塞实 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否则,我们一看,“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还有什么下文呢? 正因为暗中有此一转,所以才可由泛泛的对于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未写作战之人,先 写作战 之地,因为是游其地而思其人的。江、汉一带,地名赤壁的有好几处。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那一场对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大战,应该发生在今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而不在黄州。博学如苏轼,当然不会不知道。但既然已经产生了那次战争是在黄州赤壁进行的传说,而他又是游赏这一古迹而不是来考证其真伪的,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这个在游赏中并非十分重要的问题了。其地虽非那一次大战的战场,但也发生过战争,尚有旧时营垒,所以用“人道是”三字,以表示 认为这里是“三国周郎赤壁”者,不过是传闻而已。“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第五句以下,正面描摹赤壁风景。“乱石”一句,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水之汹涌澎湃。江、山合写,而以江为主,照应起结。“石”而曰“乱”,“空”而可“穿”,“涛”而曰“惊”, “ 岸”而可“拍”,“雪”而可“卷 ” ,虚字都用得极其生动而又精确。(吴白 匋 先生云:“孟郊《有所思》诗中有‘寒江浪起千堆雪’之语,是苏词‘卷起’句所本。”) 眼前所见,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