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词语(含成语)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5页   下载0   2023-07-25   浏览229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61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 一 、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 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 世 ,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我们赏析古典诗歌,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欣赏方法。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然后以此 观照 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已有的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诗作。 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短歌行》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当在建安十三年(208)末。这仅是 小说家言。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 粲 、徐干、 阮璃 、应场、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