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屠呦呦
、
加来道雄
、
梁思成
、
林庚
1.屠呦呦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
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1955年毕业后长期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69年负责组建课题组参与抗疟药物研究,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人手,在收集两千余种方药基础上,编写了
《抗疟方药集》。后将重点置于中药青蒿上,
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叶子的乙醚提取中性部分(简称“醚中干”)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1972年11月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优点,在全世界拯救了千万患者的生命。1973年又创造性地在青蒿素基础上创制双氢青蒿素,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2011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2.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
194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在弦理论方面有重大贡献,是其早期奠基人之一。同时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曾撰写多部科普作品,并参与多种科学节目的制作。代表作品有《量子场论现代导引》《不可思议的物理》《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爱因斯坦的宇宙》等。
3.梁思成
梁思成(
1901—1972),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长子。他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奠基者之一。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首先应用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古建筑
的调查研究,发表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调查研究专著。他对中国建筑古籍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根据实物调查和对工匠实际经验的了解,写成《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
1931—1943年,梁思成及同事对15个省2000多项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
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
1965年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他也是中国文物建筑保
作者简介:屠呦呦、加来道雄、梁思成、林庚【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