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戏剧之艺术,怀良知与悲悯
——《哈姆莱特》单篇阅读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戏剧知识,把握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2.通读全剧,把握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
3.精读文本,体会人物语言的表现力。
4.关联阅读,品读戏剧人物的悲剧主题。
学习重
难点
学习重
难点
1.重点:通读全剧,把握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
2.难点:精读文本,体会人物语言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聚焦西方戏剧 了解莎士比亚
课堂导入:
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说: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莎翁是近现代叙事文学的奠基者,也是难以超越的巅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作家,走近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
任务
一
了解与西方戏剧有关的背景知识
1.关于西方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西方传统戏剧其实可分为两种类型:(1)诞生于古希腊的“净化型戏剧”,以演示恶为核心。(2).正面励志的“陶冶型戏剧”,主要是音乐剧和喜剧。
2.关于莎士比亚: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国谚语)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的世纪!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被尊称为莎翁。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3.关于莎士比亚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剧作整体基调昂扬,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
(2)中期:悲剧时期。作品主要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及道德堕落,表现出作家对社会及人性透彻深入的了解。
(3)后期:传奇剧时期。主要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代表作是《暴风雨》。
任务二 《哈姆莱特》剧情内容介绍与梳理
1.《哈姆莱特》背景介绍: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2061《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