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
教师教学用书
】
《
雷雨(节选)
》
课文解说
1933年“横空出世”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这部剧作以其丰富的意蕴、精严的结构、个性化的人物、浓郁的抒情气息,一直被看作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在结构上基本遵循了“三一律”。“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
(
情节
)
的一致。具体地说,就是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
“
不超过一昼夜”的短时间内
(
时间律
)
,发生于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能到达的地点
(
地点律
)
,同时所有情节要有内在统一性
(
行动律
)
。《雷雨》通过运用“三一律”,在结构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除了很小一部分场景转移到鲁家外,整部剧都发生在周公馆的一个闷热的夏日。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如“雷雨”一般在这个时空集中爆发,猛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雷雨》全剧的情节包含着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在周家帮佣的四凤与大少爷周萍相爱,周萍同父异母的弟弟周冲却
单恋着
四凤;周冲的母亲繁
漪
与周萍之间发生畸恋;在周家矿上工作的鲁大海正领导工人罢工。这些都在剧作第一幕展示出来。暗线则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故事:在无锡,当时还是周家大少爷的周朴园与女佣梅妈的女儿
侍
萍相爱,
侍
萍生下了两个儿子,周家却为了给周朴园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大年三十将她赶出家门。
侍
萍带着刚出生三天的第二个儿子投水自尽,后被人救起,流落北方,生活苦楚。将明线与暗线交织在一起的关键事件,是三十年后鲁妈
(
侍
萍
)
来到周公馆,前来看望女儿四凤,认出了这家的老爷就是三十年前与自己相恋的周朴园。两人的对话抽丝剥茧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洞悉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课文所选的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重叠与复制,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根源所在。
周朴园与鲁
侍
萍相认之后,随即上演的是一幕现实里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接见前来谈复工条件的鲁大海,老谋深算的资本家和淳朴、仗义的工人之间展开激烈交锋。然而,因为周萍与鲁
侍
萍的在场,因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场冲突有了更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在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之后,周朴园依然不动声色;鲁大海发现自己和工人早已
中了周朴园分化收买的圈套,愤而揭露他发昧心财的罪恶,激怒周萍对其大打出手;原本思念着周萍、只想见其一面的鲁
侍
萍眼看兄弟相争,却无法将真
《雷雨(节选)》课文解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