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短歌行》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单元解读 单元复习 单元测试 单元学习任务 写作素材 DOCX   6页   下载367   2024-05-09   浏览80   收藏658   点赞2909   评分-   3184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短歌行》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页
《短歌行》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志士之忧 慷慨悲凉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四言古诗的节奏与韵律,感受本诗慷慨悲凉的风格。 2.深入研读,以意逆志,把握诗人表达的志向与情感,鉴赏比兴、用典、引用等表达技巧。 3.知人论世,了解《短歌行》创作背景,认识并评价曹操的人生取向与精神境界。 学习重 难点 1.学习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节奏韵律,感受慷慨悲凉的风格;把握本诗引用《诗经》诗句、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手法。 2.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并评价曹操的人生取向与精神境界。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1.自读诗歌,借助注释,疏通全诗大意,翻译本诗。 2.查找资料,如《三国志·武帝纪》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及历史中的曹操其人。 课中学习任务 一 吟诵诗歌,感受诗风 (一)明确字音,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节奏韵律 (二)聆听名家吟诵,感受诗歌风格 1. 聆听徐 健顺吟 《短歌行》,了解吟诵的有关知识。 2.“短歌”是篇幅短小的意思吗? 3.本诗的风格如何? 知识卡片1:吟诵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吟诵,无疑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一份宝贵而仍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 《汉语大词典》解释"吟诵"说:“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字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吟”即“泳”,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吟诵以文字为本, 依字行腔 ,依义行调,该什么声调就什么声调,绝不倒字。 知识卡片2: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 粲 、徐干、 阮 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课中学习任务二 研读诗句,以意逆志 读懂古诗词,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含义,但也不能拘泥于个别的词句,当“以意逆志”。 知识卡片3:以意逆志 《孟子·万章(上)》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
3071《短歌行》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