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高二【语文(统编版)】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

选择性必修中册 国家云课堂 北京空中课堂 PPTX   30页   下载0   2023-10-12   浏览13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4713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高二【语文(统编版)】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 第1页
高二【语文(统编版)】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 第2页
剩余2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怜悯是人的天性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部编)主讲人:陈德收 学 校: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体会逻辑思维的严密性2.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 【抽象的哲理性文本的阅读】这是一篇极为抽象的哲理性强的经典理论文章,作者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出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如何读懂这篇文章呢? 提示: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概念抽象、道理深奥、理性思辨的特点。从概念的理解入手,理清作者的说理思维。了解作者立场与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探究文章选用材料的特点和论证风格。联系自我与现实,体会文章所呈现出的理性探索精神与深刻人生智慧。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首先,卢梭考察了人类从原始的“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的“理智状态”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是和平而善良的一群“动物”,是“野蛮”人群。他们对于他的同类没有任何损人利己的欲望,“很难看出不平等的现象”,他们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其次,卢梭在分析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的时侯,用辩证的观点来论述从自然状态的平等到文明社会的不平等,又到社会契约的平等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文明社会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是,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前进一步。这是因为,文明社会带来了人间的罪恶和痛苦,这对野蛮状态的平等来说,则又是倒退一步。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从平等到不平等,既是进步又是退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整体感知文章,总结段意,梳理思路,体会作者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学习任务一】 提示:第一段,提出了怎样才能更幸福的话题;第二段,批驳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引出人天生拥有“怜悯心”的认识;第三段,分析人和动物拥有怜悯心的本质;第四段,列举怜悯心的表现,对比野蛮人与文明人的行为;第五段,借助对比,深度阐释怜悯心的意义。【学习任务一】 你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否认同
高二【语文(统编版)】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