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登高》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词语(含成语) 其他基础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3页   下载0   2023-07-25   浏览26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209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登高》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登高》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资料链接 《登高》赏析 刘学锴 这是杜甫单篇七律中最著名的一首。同时所作的《九日五首》,今存四首,或 以此首足之 ,虽未能定,但前四首(特别是第一首七律)与此首辞、意多同,则是显著的事实。在解说鉴赏这首诗时,不妨联系比较,相互印证。 诗系大历 二年(767)客居夔州时重阳节登高而作。“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即全诗之主句,亦全诗主旨所在。而“悲秋”之意绪,即因登高时所闻见的秋景而触发,故开头即写登高所见秋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发端两句意象密集,十四个字写了六种具有 夔峡地 域特征的深秋景象。其中“风急”“天高”四字是贯串前两联的主要意象。时值寒秋,又立足于高台之上,故益感风之急疾猛烈,所谓“高台多悲风”。 “ 急”字即含有“悲”意。由于“风急 ” ,故扫荡浮云万里,益见秋空之高远明净,故曰“天高”。巴东三峡多猿,晴初霜 旦 、林寒涧 肃 的寒秋季节,猿声显得特别 凄 异,加上疾风的传送,哀 啭 的猿声仿佛被放大了许多倍,故曰“猿啸哀”。这一句写登高仰望平视所见所闻所触所感(“天高”写所见,“猿啸”写所闻,“风急”则既写听觉,又写触觉,“哀”写感觉)。下一句则全从视觉角度写俯视所见景象。由于天高气爽,云雾散尽,故江中的沙洲和岸边的沙地显得特别清朗明净、洁白无垢。由于“风急”, 故鸟只能 在低空盘旋来回。如果说上句所写景 象 ,透露出一种 骚屑峻疾、凛 寒悲哀的意绪 ( 滋兰斋 注:“ 骚屑 ”既指风声,又意凄清愁苦) ,那么下句所写景 象 ,则多少 具有幽洁明净 中略带凄清的色彩。两句所写均为秋景的特征,而格调则 一 疾 一 徐,显得张弛有致。 颔联写 登高远视所见,一则写山,一则写水。时值深秋,三峡两岸的山峦上,层层叠叠的树林在经霜后,树叶凋黄,在疾风的吹拂下,纷纷陨落,耳畔似闻一片萧萧的落叶之声。这句所写景 象 ,显然与《楚辞·九歌·湘夫人》的 “ 袅袅 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有渊源关系,但情调却有显著区别。《九歌·湘夫人》 中的“秋风”,是“袅袅”的轻盈舒徐之风,故所掀起的洞庭之波亦是微波动荡,而“木叶”之“下”也自然是一片两片地往下掉落。整个意境是阔大明净中具轻盈柔美之致,适宜于表现湘夫人的柔美情思。而《登高》中的秋风则是急疾猛烈的风,在它的强劲吹送下,千山万壑,丛林高树, 木叶尽脱 。着“无边”二字,既充分展示出境界之阔远,更渲染出在广远的空间中疾风席卷落叶的气势;而“萧萧”这一象声的叠
《登高》赏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