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诗写出来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情感、形象、韵律以及语言等特点的分析和整理,理解诗歌创作意义,培养纯正高尚的审美趣味,传承优秀的中华诗歌传统。
2.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学会选取意象,锤炼语言,打磨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表达青春的梦想与激情,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学习重
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诗歌创作方法,建构诗歌的情感世界。
2.教学难点:培养纯正高尚的审美趣味,传承优秀的中华诗歌传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钱理群在《校园里不能没有诗》一文中写到:“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是构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主体的;汉语文字之美,最充分地体现在诗歌的韵律里;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国的小说、散文、戏剧,无一不充满诗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懂诗,没有诗的悟性,就无法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
诗是观察、思考与表达的产物,诗无处不在;诗是青春的代言,时代的脉搏;如诗如画的青春岁月,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诗”。发现并思考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强与弱等,按诗歌的规律表达出来,我们就离诗人不远了。——心中有诗说出来,今天我们来学写新诗,让诗歌为青春点缀光彩。
二、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1:认识新诗——从中国第一首新诗《蝴蝶》说起。
1.阅读
现代新诗《蝴蝶》。有人说它不是诗,你怎么评价这首诗?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学生阅读后思考,并交流讨论。
2.教师点拨:
胡适第一个倡导新诗运动,1916年8月23日他写了这首白话诗,发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当时有人认为,这首
诗违反
了诗词创造的一切规则。殊不知在这之前,中国人从来没试过用白话
作诗
,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写。这首诗发表之后,一个不同于汉赋、不同于唐诗、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元曲、不同于明清小说的文体开始出现。——这就是中国新诗的初始。
中国新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裘廷梁主张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让诗歌“通行于今,适用于俗”的诗界革命。中国现代诗歌以胡适作为开端,不断进行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的探索。《蝴蝶》还保留着五言诗的影子,现在看来,可能真的不能说是一首好诗。新诗也是诗,不是分行的白话和散文,或者是分行的长短句,不能因为白话诗而把
诗变成
白话。但《蝴蝶》在文学史的地位以及它传达传播的信息,一直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
学习活动2:感
1500单元学习任务-学写诗歌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