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
六
单元
·资料链接
追求多极统一的黑塞
亦默
赫尔曼
·
黑塞是一种统一的精神存在。在他身上有两种极端发展的素质:一种是感觉,是诗;一种是精神,是哲学。黑塞追求两极的统一。
不仅追求这两极的统一,他还追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统一,追求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追求人与宇宙的统一。
阅读黑塞是一次博大的精神沐浴过程。
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有两种经历:一种是外在生活,一种是心路历程。黑塞的外在生活虽有波澜,但还不如他的精神生活壮阔深邃。这也许是德国文化巨人的传统:康德一生未婚,一生没离开哥尼斯堡,生活古板得像机械钟;黑格尔也不过是从校到校,外在经历平静如水。康德留下了永恒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在人类精神史上实现了空前广泛深入的真、善、美探索。黑格尔哲学全书是对人类精神史的
“
绝对
”
总结,结论中蕴含着对现存的否定精神。
康德、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德意志民族的深思明辨精神和否定辩证法传给了黑塞。黑塞的头脑中掀起了一次次思想的风暴。
黑塞比康德、黑格尔更幸运。
康德、黑格尔的纯哲学形式毕竟太抽象、晦涩。康德喜欢用定语,他的句子常使人用完十个指头还按不住主句。列宁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引起头痛的最好药方。而黑塞是诗化的哲人,他写诗,写小说,写散文。他深邃的思想通过艺术形式在
20
世纪流传,产生着影响。黑塞有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这是康德、黑格尔难望项背的。
黑塞是
20
世纪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他的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西德祖尔坎普出版社统计,黑塞的书在世界上至少出版了六千万册。而且像潮汛有期一样,国际上还一次次再掀黑塞热,这是因为黑塞文章中所揭示的问题仍然存在。
黑塞早在
19
世纪末年当学徒期间就发表了诗作《浪漫主义之歌》《午夜后的一小时》等,但均未引起注意。
1904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彼得
·
卡门青》使黑塞一举成名。小说描写了农村青年卡门青步入城市后种种阻隔造成的心灵苦闷和精神迷惘。
1906
年
发表的《在轮下》,展现了少年汉斯、吉本拉斯和他性格迥异的少年朋友同受身心摧残的故事。这是一部讨伐旧教育制度的檄文。从这两部小说中人们都可以看到黑塞的影子。
1927
年出版的《荒原狼》是黑塞的一部力作。小说描写一个中年艺术家哈勒的精神苦闷和内心冲突。小说描写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威胁,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
《玻璃珠大师》是黑塞历时
追求多极统一的黑塞【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