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6100《劝学》《师说》联读3 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同步学案 导学案 教学课件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单元解读 单元复习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清单 单元测试 PPTX   61页   下载303   2024-05-13   浏览442   收藏753   点赞4688   评分-   24积分
温馨提示:该文档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到本地使用。
悟学习之道,扬尊师之风——《劝学》《师说》群文阅读 1.理清文章论证结构,准确理解文意,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2.学习议论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3.分析两篇课文在论述的侧重点及论证方法的异同;鉴赏说理艺术,培养学生思辨意识。 4.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议论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分析两篇课文在论述的侧重点及论证方法的异同;鉴赏说理艺术,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学习重难点 第一课时——《劝学》《师说》群文阅读 进入了高中,你遇到哪些学习方面的困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情境导入学习方法不到位不敢向老师请教不听老师讲课,认为自学更重要 学习任务一:整理知识,掌握基础走进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三次被推为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他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之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学习任务一:整理知识,掌握基础 《劝学》: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圣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变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
6100《劝学》《师说》联读3 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