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4 单元测试(解析)-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同步学案 导学案 教学课件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单元解读 单元复习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清单 单元测试 DOCX   17页   下载762   2024-05-13   浏览334   收藏718   点赞3098   评分-   15116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4 单元测试(解析)-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1页
第六单元4 单元测试(解析)-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总分值:1 50 分 建议用时: 15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 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 一 :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 黜 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 不 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 不 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 诎 (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 两者思想 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 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 学同时 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
6600第六单元4 单元测试(解析)-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