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叫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卜卜
整体分析 ・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源浚则水清,源浚则水沛。在思想驳杂的时代,更有必要反躬自省,卸下层层加码的自我诊
释,去触摸两千多年前先秦思想家们最质朴也最生动的言说,领略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百家争鸣”,涉及浩然之气、修齐治平、知常达变、爱和平、
讲仁爱、求大同等人文话题。学习本单元,重在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在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掌握特殊句式、通晓文
意的基础上,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朴拙、或灵动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之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同时,
能突破常规的认识,体会善用譬喻、对比、借助寓言等说理的艺术技巧,学习思辨性说理,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
再有,学习借鉴先秦诸子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之道,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选文分析・
本单元分三课,分别涉及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第4 课由《<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组成。
4K论语>十二章》谈到了儒家之道的一些基本命题,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君子、忠恕等;《大学之道》明确提出了“三纲
领”和“八条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谈了性善和仁政之间紧密的关系。第5 课由《<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瓤》组成。
K"老子>四章》分别论述了世界的本体——道,万物生长的根据和法则,道的运动方式和道在社会生活、政治实践上的体现,
充满了辩证的思想;《五石之抓》则用寓言的方式谈论了无用和有用的话题,表达了对道德、功利的否定和对自然的肯定,充
满了相对论的思想。第6 课《兼爱》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论述了其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以及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
单元任务,
(一)单元大任务
从单元研习任务来看,学生对文章涉及的概念要有清晰的理解,能梳理课文具体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能对它们在
当今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展开观点明确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要能感受各篇课文各自不同的言说风格,也要积累古代汉语的
虚同系统。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将课文中历经两千多年的“金句”放在现实语境中进行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进行辨析或阐
释,准确审题,恰当立意,写一篇评价文章。
(二)具体任务
根据语文素养目标,本单元的三课有其不同的侧重点:第4 课重在对儒家思
创新教学设计32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