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论道,
养智明理
任务二:品读道家的处世之道
0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同步学案
核心目标
1.概括老子思想中矛盾对立的关系,分析思辨价值和现实启示。
2.分析庄子“有无之用”的论说,谈谈其思辨价值与现实意义。
3.分析老子和庄子说理的异同。
4.分析儒道两家主张与论说的不同。
*初读感知
1.明确字音。
《
<
老子
>
四章》
毂
( )
埏埴
( )
户
牖
( )
矜
( )
赘
( )
强
行者( )
泮
( )
累
土( )
几
成而败之( )
《五石之瓠》
五
石
(
)
瓠
(
瓠
落(
)
呺
然(
)
掊
之(
)
不
龟
手(
)
洴澼
絖
(
)
鬻
(
)
越有
难
(
)
2.制作文言知识梳理卡片
文言词语
义项
本单元例句
学过的例句
*解释重点词语
(
一
)《<老子>四章》
(1)
埏埴
(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
户牖
(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2)
企
(
)者不立,
跨
(
)者不行,自
见
(
)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
(
),自
伐
(
)者无功,自
矜
(
)者不长。其在道也,
曰余食
赘
(
)
行
(
),物或
恶
(
)之,故有道者
不
处。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
(
)者有志。
(4)其
安
(
)易
持
(
),其
未兆易谋,其脆
易
泮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
(
);九层之台,起于
累
(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二)《五石之瓠》
(1)魏王
贻
(
)我大
瓠
(
)之种,
我树之
成
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
坚
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
瓠
落无所容。非不
呺
然
(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
掊
(
)之。
(2)宋人有善为
不
龟
(
)手之药者,世世以
洴澼
(
)
絖
(
)为事。客闻之,请买
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
洴澼
,
不
过数金。今一朝而
鬻
(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
难
(
),吴王使之
将
(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重点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全句。
能
不
龟手
一
(
)也,
或
(
)以封,或
不
免于
2060《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群文联读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