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分课教学设计
核心任务:
这一教学设计主要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依课文顺序实施教学。本单元的课文体现了先秦诸子卓异的智慧和鲜明的个性,其言论主张可思辨探究之处很多。通过研读每篇文本,查阅资料,探究质疑,教师可以从睿智哲思、行文风格、个性魅力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习活动
一
:儒家君子,仁者爱人
1.疏通第4课三篇文章的文意,依据课文内容和具体学情,适当拓展《论语》《大学》《孟子》其他章句文段,理解、辨析文中的思想主张。下表所列的问题示例,供教学时参考。
篇目
问题示例
《
<
论语
>
十二章》
①本课章句涉及孔子哪些思想观念?结合《论语》其他相关章句,梳理这些思想之间的关系,设计思维导图展现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系。
②阅读课文中关于“仁”的章句,分析孔子的“仁”包含了哪些内涵。
③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格?杨伯峻先生指出,《论语》中的
“
君子
”
有时指
“
有位之人
”
,有时指
“
有德之人
”
,查阅资料,结合章句内容,辨析这二者有何不同。
④在孔子看来,《诗》有什么功用?为什么他特别重视读《诗》?
《大学之道》
①
“
三纲领”“八条目
”
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②“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儒家认为怎样才能修身?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①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联系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说说孟子在文中的推断是否有充分的逻辑依据。
②结合本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孟子怎样继承与发展了孔子
“
仁
”
的学说。
2.比较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三篇课文在论述道理时表现出哪些相似的特点,又各有哪些独特的言说风格?
学习活动二:道家隐者,山高水长
1.反复研读第5课的两篇文本,引导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中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问题示例如下:
篇目
问题示例
《〈老子〉四章》
①老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思辨色彩,说说课文中谈了哪几组关系,老子对此分别持怎样的观点
。
②老子在观察社会人生时,常常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世人不太看重的方面,提出真知灼见。选择他的某一个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石之瓠》
①《五石之瓠》的寓言体现了庄子怎样的观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②补充阅读《逍遥游》全文,理解《五石之瓠》与全文的关系,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逍遥”的?
③刘熙
载评价
庄子:
“
“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分课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