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诵读节奏并背诵全诗。
2.分析诗歌内容、手法,探究作者多重情感,提升感知能力。
3.对比剖析,进一步感受文本艺术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4.分层设计,具体实践,提升迁移学习和理解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
本课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
第4课时
课堂导入
面对家
国的沦丧和苍老的容颜,诗人心中忧愤难当
,着
巨笔一挥,便写下《书愤》一篇,聊寄心中情愫。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回到那个飘渺的岁月,一同感受作者的赤诚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任务活动
二
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
任务活动
三
分析诗歌,掌握基本内容
任务活动
四
深入文本,明确写作手法
任务活动
五
对比阅读,分析作者情感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1
.
作者简介
陆游
,
字
务
观,
号放翁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坚持抗金主张,决心“扫胡尘”、“靖国难”。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2.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作了此诗。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
艰
、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任务活动
二
诵读诗歌,明确节奏翻译
【情境设计】高中诗歌需要学生反复吟咏,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明确文本的基本含义,为深入探究诗歌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朗读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
,
“那知”重读。
“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
,
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
,
语调激昂
,
显其豪壮。
“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句中“空”要重读
,
“
“已先斑”
处读降调
,
整句语调低沉
,
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
,
结句降调。
2.文本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
瓜州渡痛击
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
《书愤》1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