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古诗词鉴赏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 DOCX   8页   下载1   2023-08-09   浏览464   收藏0   点赞0   评分-   7955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第1页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 < 论语 > 十二章 》 《 大学之道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课文解说 《论语 》 十二章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也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对高中生而言,《论语》的阅读并非易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语言障碍多。《论语》关于礼乐制度和春秋士人生活的专有词汇多,学生不熟悉,需要一字一句解释。如“八 佾 舞于庭”“射 不 主 皮 ”“子贡欲去 告朔 之 饩 羊”“立不中门,行 不 履 阈 ”等,其中加点词即属此类。《论语》中很多常用字词的语义复杂,学生知道字面意思,但放到章句中就很难把握。 杨伯峻在 《论语译注》中举了不少例子。譬如“天”字,在“天何言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天丧予,天丧予”三句话中含义显然不同。诸如“命”“仁”“君子”“小人”等几十个常用字词,都存在类似情况。《论语》虚词多,譬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虚词占大半。这些虚词有语法功能,对表情达意有影响,用法又与学生熟悉的唐宋古文不尽相同,也需专门讲解。 第二,《论语》章句虽短,但“微言大义”,加之年代久远,本意已经不甚了然,解读起来容易产生分歧。虽然历代学者作了各种解读,但至今仍有很多章句没能形成统一看法,如“无友不如己者”“有所不行,知和 而 和”“父母唯其疾之忧”等。至于根据有限的篇幅还原当时的语境,了解独白、对话或动作、神态描写的本意,更需要下大功夫。比如必修选篇《侍坐》,“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究竟为何打动孔子,众说纷纭。更重要的是,《论语》往往只说结论,不作解释。譬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判断,为什么作这种判断,需要读者揣摩其中的因果关系。再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君子乎? ” 三个分句都不难,但合在一起究竟是何关系,也只能靠读者分析和推理。 第三,《论语》二十篇,各篇之间、各章之间联系不明显。杨伯峻说,这些 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片段的篇章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这种编纂方法带来两个结果:从不利的一面来说,是难背、难证按原书顺序背诵起来非常困难;从有利的一面说,弱规律性组合丰富了言语的潜在意蕴,给每个读者以重构的可能。我们可以把不同篇章重新组合,获得新的发现。然而如何重组,重组之后怎样探究,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结论,需要读者静心思考,反复推究。 教材按照篇目次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