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红烛教学设计一PPT

必修上册 PPT 课件 志鸿优化 PPTX   15页   下载0   2023-12-07   浏览188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097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红烛教学设计一PPT 第1页
红烛教学设计一PPT 第2页
剩余1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红烛 闻一多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诗歌“三美”主张】音乐美:指音节和韵律的美;绘画美: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创作背景】 《红烛》写于1925年,是诗集《红烛》的序诗。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1925年,写作背景: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红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吟诵《红烛》】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 示例: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1)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2)围绕三次发问,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梳理情感发展脉络。 赞美———困惑———欣然 【小组合作探究】 ①这一(几)节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选取诗句进行赏析。 分析角度讨论结果主要内容表现手法诗人感悟语言特色      赞叹 理解、振奋 坚定 鼓励   疑惑 同情 感伤 【作业:表达交流】 请以闻一多的身份,就红烛精神为主要内容,对当代青年作一段简短的演讲。 各组撰写演讲稿,派出一名代表发表演讲。
红烛教学设计一PPT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