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 DOCX   4页   下载0   2023-12-27   浏览25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752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燕歌行》教学设计 第1页
《燕歌行》教学设计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燕歌行》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 《燕歌行》是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推荐作品第二篇。 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第一大篇”,作者用雄浑悲壮的笔调写边塞征战的人和事,表达了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思考。作为歌行体的古诗,《燕歌行》篇幅较长 , 情感比较复杂,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本诗的在艺术手法上最为突出的就大量对比。 【 学情分析 】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解决最基本的鉴赏问题是很容易的。但是 受限于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底蕴, 对于边塞诗的了解并不多,要准确地把握住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易的。故而,本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诗歌的思想感情,还要教会他们情感体悟方法。 【 教学目标 】 1. 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 赏析关键词句,掌握诗歌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3. 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赏析关键词句,掌握诗歌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难点: 品味诗歌的音韵美和诗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 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与学生交流“边塞诗歌与诗人” 唐代很多文人都有立功沙场之决心。“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李贺的人生理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昌龄的报国宣言。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与诗歌? 例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高适的《燕歌行》,让我们认识那场令人扼腕的战争,让我们触摸那些在战火硝烟中的灵魂。 2.板书课题 3.解题质疑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燕歌行”是乐府古题 , 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 “歌行”是一种诗体,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例如“长恨歌”“琵琶行”,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平仄格律比较自由。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有人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
《燕歌行》教学设计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