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兼爱》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兼爱》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第1页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 兼爱 》课文解说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取的是上篇,共有4段。第1段,作者明确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否则就无法达成目的。第2段,批判战国时代伦理崩坏、诸侯攻伐的社会现实,指出天下动乱不休的起因就在于人人只知“自爱”而“不相爱”。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乃至大夫、诸侯之间的争斗攻伐,皆出于此。第3段,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第4段,概括得出《兼爱》一文的总论点: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最后,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 和儒、道两家的散文相比,尤其和孟子、庄子的文章相比,《墨子》直言不讳,通俗易懂,有一说一。作者总是把一种观念、一种逻辑贯穿到底,绝不旁生枝节。不但用语特别浅显,还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 在《兼爱》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的观点,并把“兼爱”与儒家“有差等”之爱相比较,与道家“慈”“简”“善”等概念相比较,以理解三者在出发点、落脚点和救 世 方法上的异同。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墨子》的文风,既要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追求丰富多样的美学风格。
《兼爱》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