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习
之道,扬尊师之风
——《劝学》《师说》群文阅读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一、选择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
可以
已
B.
小学
而大遗
C.君子
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
鳝
之穴无可
寄托
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而耻学于师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而青
于
蓝/师不必贤
于
弟子
善假
于
物也/学
于
余
B.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
行无过
矣
吾尝终日
而
思矣/顺风
而
呼
C.爱
其
子/授之书而习
其
句读者
其
皆出于此乎/
其
可怪也
欤
D.士大夫
之
族/
郯
子
之
徒
欲人
之
无惑也难矣/师道
之
不复
4.下列文言句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主要句式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B.
蚓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主要句式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后置标志)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主要句式是宾语前置句,之
是提宾标志
)
D.不拘于时(主要句式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于,后置作用)
5.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6100《劝学》《师说》联读4 分层作业(原卷)-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