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
昌耀
、
雪莱
、
茹志鹃
、
铁凝
1.昌耀
昌耀(1936—2000)
,
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4岁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负伤回国,同年进入河北省荣军学校。1956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1979年复出到青海作协工作。代表诗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
!
》《意绪》等。《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其短诗中的精品。
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对生活与人生思考很深,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由于长期生活在青海地区,其作品带有青海高原的民风民情和高原气质。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吸取了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探索的成果,从民间文学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又接受了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中的有益经验。昌耀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有着鲜明的个性风格,诗学界有“昌耀体”的说法。
2.雪莱
雪莱(1792—1822)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其作品热情而富有哲理,诗风自由不羁,惯用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他热爱人类、自然,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主张改革。其优秀的诗歌作品有富有哲理性的《仙后麦布》
,
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暴政的行列》
,
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
,
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自由颂》
,
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等等。
3.茹志鹃
茹志鹃(1925—1998)
,
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作家。幼年丧母失父,家庭贫困,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
,
文学前辈茅盾对这篇小说给予热情赞扬,肯定了《百合花》在艺术探索上带有突破性意义。
茹志鹃的早期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分别收在《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两本集子中。题材大都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另一类则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生活。她的短篇小说,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十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等。
4.铁凝
铁凝
作者简介:昌耀、雪莱、茹志鹃、铁凝【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