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1页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王杰 《大学》在早期儒家典籍中称得上是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作品,尽管历代学者对《大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可的,那就是,此书是儒家嫡传所著,是正宗的儒学作品,最能体现儒家的精神价值。《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在借鉴和吸收孔、孟、 荀 思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建构了一套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这套道德修养体系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三纲领:对主体道德实践的指导 《大学》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大学》通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家思想 一 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大学》一开始便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作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具体说就是,《大学》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原则,即“三纲领”说和“八条目”说,而“修身”正是《大学》“三纲八目”说的核心。 三纲领之一:明明德 《大学》 一 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所谓 “ 三纲领”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很显然,后人认为这三点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是与朱熹对《大学》的重视与推崇相关联的,如果没有朱熹对《大学》的竭力推崇以及他在宋明理学中的权威性地位,“三纲领”学说就不会受到后人如此的重视。“三纲领”学说所要阐述的精神实质是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人学思想一脉相承的,“明明德”重在“明德”,而“德”的思想在周初时便出现了,周人“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的观念深刻影响了后来儒学思想对“德”观念的 认识,此时“德”是指先王圣哲的政治行为或高尚的个性品德。孔子和孟子也讲“德”,但“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政治意义上的特征逐渐弱化而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比重则逐步加强。朱熹认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 禀 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从朱熹对“明德”的解释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明德”的内涵是人本来所具有的,是一种先验的理解万事万物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二是由于“明德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