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高二【语文(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国家云课堂 北京空中课堂 选择性必修上册 PPTX   17页   下载0   2023-10-12   浏览215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325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高二【语文(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第1页
高二【语文(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陈莲春 学 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1.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章句之意,了解孟子“性善论”的要义。2. 理解孟子的“大丈夫”概念,涵养“浩然之气”,砥砺独立人格。3. 赏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说语言,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学习目标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 《原道》)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孟轲好辩,孔道以明。亚圣孟子的成就 孟子生活的时代:大争之世“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4 孟子的“性善论”学习任务1:朗读下面的对话,并概括告子和孟子对“性”不同看法。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孟子·告子上》)董仲舒说:其生之自然之质谓之性。 学习任务2:朗读下面的文字,理解孟子“性善论”内涵,并背诵划线部分文字。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性善论”的内涵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通“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求)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讨厌)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本心即是向善的力量。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
高二【语文(统编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