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楼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语音 其他基础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必修下册教师用书 DOCX   3页   下载0   2023-06-29   浏览21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546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楼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1页
楼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 资料链接 论郭沫若的诗 楼栖 童年时代,诗人就不断受到诗的熏陶。他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诗情画意。诗人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长大的。诗人的故乡是在峨眉山下的大渡河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河中处处是绿洲。大渡河水流湍急,夏天河水泛滥,奔腾咆哮;冬天河水落了,清明秀丽,风景比江南还美。这些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是诗人童年时代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社会生活,给诗人的智慧以不断的启发。农民耕耘时唱的秧歌,船家和纤夫行船时的歌唱,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的芦笛,都曾引起诗人的无限神往。而乡村“棒客”远出“抢劫”的豪侠义气,挖 煤工人 的脸色苍白和浑身墨黑,都曾不断启发诗人童稚的心灵,使他深深思索。 诗人十二三岁时,时代的潮流激荡到了他的故乡,家塾教育开始变革。十三岁以后,诗人进了新式学校。中学时代,他对束缚思想的教育制度感到十分不满,并且进行反抗。在学生运动中,他是活跃人物。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感到十分苦闷。在富国强兵的思想教育下,他怀着伟大的抱负,想学好本领,报效国家。1914年春天,诗人到了日本东京,首先接近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英文诗里陶醉了两三年。后来学好了德文,开始和海 涅 初期的诗篇打交道。以后还接近过雪莱。“五四运动”那年,他读了惠特曼的《草叶集》。据诗人自己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从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他卷起了诗创作的狂潮,几乎每天都写诗,陆续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上。这是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 , 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收获。1919年暑期,他开始翻译歌德的《浮士德》 , 从此他又接受了歌德的影响。 留学日本期间,诗人不仅接近了外国的著名诗人,大大扩展了诗的视野;而且由于切身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也从事了抗日运动的实际斗争。诗人这样说过: “我们在日本留学,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由于“五四运动”狂涛的冲激,留学日本福冈的同学组织过“夏社” , 开展抗日运动,油印刊物。诗人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促使诗人后来成为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的开端。 诗人学医的目的,原想学好本领,“报国济民” , 这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萌芽。后来由于时代潮流的激荡和外国著名诗人的影响,加上两耳重听,不能掌握听诊器,结果放弃学 医 ,从事
楼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