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王家新:论“昌耀体”【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语音 其他基础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必修下册教师用书 DOCX   5页   下载0   2023-06-29   浏览25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5048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王家新:论“昌耀体”【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1页
王家新:论“昌耀体”【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 资料链接 论“昌耀体” 王家新 昌耀对其 早期创作的“重写” , 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象。我之所以首先从这里入手,除了提醒更多的研究者和评论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意在通过这种考察,更深入和确切地把握昌耀的全部诗歌锻造和美学建树及其未被充分揭示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 昌耀最重要 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 昌耀 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 耀高度 自觉的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 文白 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 ( TheChildofCivilization )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恣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 家胡亮也曾 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比如‘馨甲’ , 望之可见鬃毛;又如‘朔朔’ , 听之可闻翼声。”他甚至这样感叹昌耀: “ 将汉语带向神鬼莫测的葳蕤 ! ” 的确,这让人不能不惊叹:在一个早已与古典传统相断裂或脱节并日趋平白粗浅松散的中文语言环境里,昌耀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孤绝超拔的文体的 ? 这简直是一个谜 ! 而这种“昌耀体”对我们的汉语诗歌乃至语言文化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 昌耀1936年生于湖南常德一个大家族,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诗文启蒙教育。他14岁考上了文艺兵,参加抗美援朝受伤后转回河北荣军学校得以继续读书,后来到青海从事文秘和编辑工作。即使在受难期间,他也读了《毁灭》《铁流》等小说,歌德、聂鲁达、惠特曼、普希金、勃洛克等外国诗人作品
王家新:论“昌耀体”【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